摘要:1500 年前,《本草经集注》就已经对中药提出“细切”的要求,认为将药物粉碎达到颗粒均匀,则药物成分溶出速度相对接近。人们在长期对冬虫夏草的研究中发现,冬虫夏草的营养成分大多蕴含在细胞膜内,很难被人体所吸收。
1500 年前,《本草经集注》就已经对中药提出“细切”的要求,认为将药物粉碎达到颗粒均匀,则药物成分溶出速度相对接近。人们在长期对冬虫夏草的研究中发现,冬虫夏草的营养成分大多蕴含在细胞膜内,很难被人体所吸收。
研究还发现,冬虫夏草的“虫”和“草”的结构完全不同。显微镜显示,冬虫夏草的“虫体”主要是动物蛋白被真菌菌丝分解转化为新的营养物质的一种状态,结构疏松;“草”的部分菌丝体致密缠绕,孢子囊非常坚硬,类似种子或是坚果的结构,与“虫”完全不同。普通粉碎的药材粉末,将虫体与草头直接打碎,粗粉溶出率低,溶出时间长,资源浪费严重。
区离粉碎增溶技术,则遵循了中医理论,依据冬虫夏草的特点,将虫体和子座分开粉碎,虫破膜、极阳释放;草破壁、极阴释放。“虫”、“草”再合,阴阳二气相互激荡,相悦相合而阴阳生息,入肾水以填真阳,润肺气而滋阴。分开粉碎获得细胞级超微破膜、破壁粉达到了人体吸收最恰当粒径,1分钟内精华成分的总溶出度比原草高7倍,更大程度地使细胞内蕴含的精华成分成倍释放。
细胞级冬虫夏草微粉进入体内后,可溶性成分迅速释放溶解,即使溶解度低的成分也因微粉具有较大的附着力而紧紧粘附在胃肠内壁的黏膜上,使在胃肠道停留时间相对延长,吸收更充分,大大减少了冬虫夏草的服用剂量。
因此,在冬虫夏草资源十分珍稀有限的情况下,用极少的资源耗量,达到高效利用,不仅增加了资源保存量,同时大大减少了服用量,节约了成本。